騎行什剎海周邊,體驗京城歷史

  • 2022-10-18 11:12:00
  • 北京旅游網綜合

北京的鐘鼓樓,是這座老城幾百年來歲月的具象化體現。如果想在騎行的過程中體驗京城歷史,鼓樓——什剎海沿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騎著單車去什剎海,中途會經過北京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——煙袋斜街。繼續前行,沿岸的垂柳、夏日的荷花、冬季的冰場......什剎海的四季有不同的風景。

西城區:鐘鼓樓→煙袋斜街→銀錠橋→什剎海

鐘鼓樓

中軸線北端,鐘鼓樓這組古老的“時間建筑”也在續寫著北京老城的光陰故事。鐘樓、鼓樓一北一南,相望數百年。由此敲響的暮鼓晨鐘,曾回蕩在古都上空,鐫刻出古人的時間秩序。

前不久,經過騰退修繕的鼓樓恢復了一層券洞歷史原貌,首次對公眾開放。一場全新數字沉浸展亮相,以“時間的故事”為題,邀市民走進這座古老的“時間建筑”,聆聽歷史回響。

走進鼓樓一層,置身于古建之中,7個券洞呈“豐”字形分布,相互連通,明亮開敞。7個券洞都被賦予了新“身份”——它們成為不同主題的展廳。

中心券洞縱橫交錯的建筑空間則變身全沉浸劇場。展廳內遮光簾升起、燈光轉暗、提示音響起,觀眾循著鐘鼓之聲匯聚于此,星宿、二十四節氣、古文詩句等傳統文化元素一一呈現,帶觀眾領略鐘鼓樓的計時智慧、歷史變遷,感受北京中軸線的時光流逝……這場沉浸光影秀,利用投影畸變矯正技術和空間定點聲場,將音樂、鼓聲和繽紛的影像與建筑空間結合,數字藝術賦予古建“新生”。

溫馨提示:目前鐘鼓樓暫停對外開放。

煙袋斜街

從地安門外大街往西,有一條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小街,全長232米,稱作煙袋斜街。這條小街與煙袋存在怎樣的聯系呢?一是清末民初,小街上的店鋪以經營旱煙袋、水煙袋等煙具為主,生意興隆,烙印深刻;二是細長的街道形似煙袋桿,東口為煙袋嘴,西頭折向南邊的銀錠橋,看上去好似煙袋鍋兒。

如今,煙袋斜街已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、國家文物局等單位授予“中國歷史文化名街”稱號。行走在這條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,那些經營剪紙、陶器、捏泥人、吹糖人、特色小吃的沿街店鋪,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濃郁的京味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圍。

銀錠橋

銀錠橋位于什剎海前海和后海之間的水道上,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,南北橫跨在連接兩海的細脖處。過去,站在銀錠橋上可望見西山,“銀錠觀山”因而成為民間流傳的“燕京小八景”之一。如今,銀錠橋也是人們游覽什剎海的必經之處,不僅可以漫步觀景、泛舟橋下,還可在橋邊的飯館里享受正宗的京味兒美食。

天氣晴好時,登上什剎海銀錠橋向西北眺望,近處水波粼粼,遠處西山美景盡收眼底,被譽為“燕京小八景”之一的“銀錠觀山”歷史景觀重現。曾經,積水潭醫院新北樓擋住了遠處西山的部分山脊線,影響了在橋上觀山的效果。2021年,為落實老城整體保護要求,積水潭醫院主動縮減床位,拆除11層的高樓。經過疏解治理,景觀視廊恢復。

什剎海

什剎海也寫作“十剎?!?,四周原有十座佛寺,故有此稱。元代名海子,為一寬而長的水面,明初縮小,后逐漸形成西海﹑后海﹑前海,三海水道相通。自清代起就成為游樂消夏之所。三海碧波蕩漾,岸邊垂柳毿毿,遠山秀色如黛,風光綺麗,為燕京勝景之一。

什剎海,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區、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,毗鄰北京城中軸線。水域面積33.6萬平方米,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,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,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、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,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。

什剎海景區風光旖旎、景致獨特,著名的《帝京景物略》中以“西湖春,秦淮夏,洞庭秋”贊美什剎海的風韻。什剎海沿岸,漢白玉欄桿與古樸的中式建筑倒映在一池碧波中,是北京極具文化特色和生活氣息的水景區域。

  • 編輯:邢爽
原創聲明:本文是北京旅游網原創文章,其最終版權仍歸北京旅游網所有,轉載請注明來自北京旅游網

征文啟事

為能讓網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,記錄旅途美好回憶,北京旅游網特面向全球網友公開征集文旅類稿件。范圍涵括吃喝玩樂游購娛展演等屬于文旅范疇的內容均可,形式圖文、視頻均可。

稿件必須原創。稿件一經采用,即有機會獲得景區門票、精美禮品,更有機會參與北京旅游網年終盛典活動。

投稿郵箱:tougao@visitbeijing.com.cn

咨詢QQ:490768046

北京旅游網京ICP備17049735號-1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003號

版權所有: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傳中心(北京市旅游運行監測中心)

欧美日韩国产原神一级A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