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年前的延安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地方,全國各地懷抱革命理想的知識青年和文藝工作者,不惜長途跋涉,奔向延安。
抗戰時期的延安,物資匱乏,條件艱苦,唯獨版畫可以就地取材且制作方便,可大量復制,幾塊梨木板、幾把木刻刀,木刻家自畫自刻便能完成極具感染力的版畫。
“當革命時,版畫之用最廣”。為了讓版畫更加貼合群眾審美,版畫創作者在作品中加入年畫、剪紙等傳統元素,以色彩對比強烈、語言簡明生動、線條粗勁有力的畫面,使其成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,并廣泛用于革命宣傳,在鼓舞士氣、振奮精神、動員民眾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心向延安,鐫刻歷史,汲取人民力量
為紀念毛澤東同志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發表80周年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周年,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原創舞蹈詩劇《楊家嶺的春天》將于10月20日至23日登臺國家大劇院。
該劇以延安木刻版畫作品為創意源頭、重要素材以及串聯線索,用具有當代風格的漢族民間舞樣式,表現出版畫所刻畫的情境,并通過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們學習、勞動、創作和戰斗的場景,呈現延安時期社會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,以具有中國氣派的舞蹈藝術作品延續紅色基因,向黨的二十大獻禮。
三個篇章,三組故事,追溯文藝春天
原創舞蹈詩劇《楊家嶺的春天》秉承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創作導向,通過“序”“厚土”“破曉”“永生”“尾聲”五個板塊,聚焦當年覺醒的中國文藝青年奔赴延安、投身革命洪流的崢嶸歲月。其中“厚土”“破曉”“永生”三個篇章為三段相對獨立的故事,從勞動生產、民主改革、革命戰斗等不同側面表現出文藝工作者的思想轉變和精神升華。
第一篇章“厚土”講述了帶著抗戰激情的舞蹈和音樂工作者來到延安,與當地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后,為這片貧瘠的土地煥發出的生機,以及被農民的樂觀、熱情、質樸所打動。
第二篇章“破曉”通過陜北秧歌元素與戲劇性、生活化動作的有機結合,講述了初來延安的劇作家引導并見證了自由民主之花盛開的故事。
第三篇章圍繞戰爭主題,表現了版畫家在經歷前線戰爭后,將手中的刻刀化作武器,以藝術作品為國家存亡奮起斗爭。
三個篇章在情感上層層遞進,體現了文藝工作者從深入人民與人民在一起、引導人民為人民服務到最后融入人民同人民共命運的轉變過程,并以此激勵當代文藝工作者在《講話》精神的指引下,繼續扎根生活,植根人民,與延安文藝的“火種”薪火相傳,“為人民”抒寫新時代的春天!
一幅幅凝聚歲月的版畫,從延安走來,到今日中國,凝結著革命的鮮血、信仰和希望。10月20日至23日,原創舞蹈詩劇《楊家嶺的春天》對話崢嶸、對話曾經,追溯生機盎然、吶喊覺醒的文藝春天!